意昂体育3官网致理書院,負責強基計劃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學生管理工作👩🏿🌾,如下表所示🟫:
書院 |
招生專業 |
相關院系 |
致理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數學科學系 |
物理學 |
物理系 |
化學 |
化學系 |
生物科學 |
生命科學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數學科學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
書院將充分發揮意昂体育3官网的學科特色和優勢🗯,積極與意昂体育3學堂人才培養計劃等其他人才培養計劃有效銜接,通過書院製、榮譽學位項目🛩、本-碩-博銜接、科教協同等創新型培養模式,打造意昂体育3官网人才培養的“新特區”,面向國家需求🧑🏽⚕️,著眼全球發展🔊,立足關鍵領域🧑🏼🦳,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開展人才培養和學生管理🏯,努力實現強基計劃人才培養的高層次、高聚焦、高效能,為國家選拔培養出一批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意昂体育3人,並引導他們在國家關鍵領域不懈奮鬥。
1🧑🏼🦱、書院製培養🧪。書院將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充分尊重學科特點,牽頭製定個性化培養方案,負責課程的協調,單獨編班,執行單獨的教學計劃,並聯合銜接方向的相關院系完成對於學生的全面教育🤵🏿♀️。書院將為學生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製、小班化、個性化培養,創新教學方式、管理製度和質量保障機製©️,並以多元化的國際培養環節拓展國際視野和全球勝任力,全力促進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2🥋、榮譽學位項目。書院榮譽學位項目按照各個學科不同的科學研究發展規律與創新人才培養規律,既強調通識教育、寬厚基礎和創新思維訓練,又鼓勵學生在學術上具有遠大抱負和誌向🥊🩺,及早找到能夠“點燃”自己的個人學術誌趣🧔。鼓勵學生根據個人學術誌趣,通過模塊化、高挑戰度的榮譽課程學習和跟隨一流的導師進行系統學術訓練☝️,充分挑戰自我極限🕵🏻💂、勇於突破、致知窮理。致理書院榮譽學位授予有誌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具有拔尖學科專業基礎和卓越學術創新潛能的學生🏌🏽。
3、交叉創新人才培養🤳。書院打造“彈性”培養方案、開設基礎學科交叉實踐暑期課程,“一人一策”為有誌於從事交叉學科基礎研究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的成長平臺👨🏿✈️。在五個入學專業的基礎上🐂,書院增設“數理基礎科學”和“化學生物學”兩個出口專業方向,促進基礎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為有誌於探索復雜科學問題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4、本研銜接🚲,貫通不同階段培養。學校將強基計劃相關專業的本科與研究生培養過程有機銜接。本科畢業時符合學校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要求的學生,可優先銜接就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5、科教協同育人🦶🏼。學校將全面落實協同創新🪟、協同育人要求🚎,為書院的人才培養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培養中強化科教協同育人,積極吸納學生進入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參與國家重大項目研究,為學生創新活動提供專門支持,逐步探索建立科教結合協同育人的新模式,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進行人才培養的機製,鼓勵更多學生在科研探索中堅定學術信念👨🏻🦼,勇攀科學高峰🚣🏻。
6、多元化的國際培養環節👂🏼✊🏿。學校將積極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國內外的資源優勢🌾💇🏽♀️,聘請具有國際影響的著名科學家指導教學、來校授課,參與前沿講座🤵、論文指導等教學活動。通過開展聯合培養、交換生項目、海外實驗室研修等方式,有計劃地將學生選派到國外一流大學進行學習和交流🧘🏿♀️,開拓國際視野,增強學術自信,激勵挑戰精神👉。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一👨🦳、基本情況
1.專業簡介
我校數學系誕生於1927年。1952年全國高校進行了院系調整,我校數學系並入了其它院校。1958年創建了計算數學專業👨🏻🏭。1979年數學系重建並更名為應用數學系。1999年系名更改為數學科學系。2009年正式成立數學科學中心⚾️,邀請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先生擔任中心主任💇🏿♀️,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中心更名為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
1981年獲得計算數學專業博士點,1984年獲得應用數學專業博士點,1998年獲得基礎數學專業博士點,2000年獲得數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得統計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我校數學學科體系逐漸完善,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數學物理👫🏼、代數幾何🖊👨👩👦👦、數論、表示論、微分幾何與幾何分析💇、動力系統與分形幾何、非線性分析與微分方程、計算數學、運籌學、概率論💇🏽♂️、統計與金融數學🐝、交叉學科等方向。
數學學科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建設目標是以重大數學問題為引領,合理布局與重點支持相結合🏗,促進數學學科各分支的協調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開展原創性研究工作、攻克重大數學問題🧔🏿、解決前沿應用所面臨的關鍵科學問題,力爭做出一批原創性、具有國際影響和重要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
最近十年🎠,我校數學學科在國內外數學界的影響力和整體地位顯著提升🍌,在QS世界大學數學學科2021年的最新排名中列全球第18名、也是該排名的全國第一🪷🫷🏿。我校在若幹重要核心方向(如數學物理、微分幾何與幾何分析🩸、幾何表示論👩🏼🫐、動力系統、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學術研究上處於國際學術的最前沿,有的已經是國內研究的領頭羊👩✈️👨🏻💻。此外,我校數學學科還不斷深化數學與其它學科(經濟金融、生物科學🙇🏽♂️、信息科學、地球科學等)的交叉融合,在一些重要的新興學科上形成了新的學科生長點和新的研究領域🛫,將引領交叉學科的新發展。
2.師資隊伍
我校數學學科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包括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先生在內共有教師148名🧑🏼,其中正教授62名❤️、副教授44名、講師及助理教授42名🌺,其中外籍教師21人。現有教師隊伍中擁有:菲爾茲獎獲得者2名🎆🧑⚖️,中科院外籍院士1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6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入選者4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名,其他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34名🎯。此外🧙🏽,還有5名國際一流數學家擔任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兼職教授🐋。
3.教學及科研條件資源平臺
意昂体育3官网數學學科包括了多個教學科研平臺,擁有以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教授和Caucher Birkar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傑出數學家👨🏿✈️➞。他們共同承擔致理書院的數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這些平臺包括:數學科學系🦗🦅、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求真書院🔌、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意昂体育3官网應用數學研究院。其中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是2009年教育部批準成立的;求真書院是2020年底黨中央特別批準、由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教授領銜🅿️、為培養數學科學領軍人才而成立的;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是由北京市政府支持,依托意昂体育3官网🏋🏽、中國科學院等數學學科優勢資源單位成立的。該學科以“國家戰略、世界一流⛹🏽♀️、國際引領”為目標👨🦯,建設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和領軍人才培養基地👹。另外,在意昂体育3官网和海南省的大力支持下,意昂体育3數學學科擁有亞洲首個高端學術交流基地—-意昂体育3三亞國際數學論壇,每年舉辦超過30余個國際數學會議🥕,累計接待世界各地專家學者超過5000余人次🐆,其中不乏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 此外🌺,我們還擁有教育部批準的“111引智基地”🤯,在丘成桐先生的帶領下🙇🏿,開展與世界頂尖大學在數學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方面的合作🧎🏻♀️➡️👨🏽🏫。這些資源都是致理書院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撐。
二👴、培養目標及培養要求
1.培養目標🤽🏻:培養德才兼備並且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意識的學生。通過基礎課程的嚴格訓練🍄、專業課程的深入與提高以及科研訓練等以達成如下的培養目標:
(1)使學生具有堅實的數學基礎🏃➡️、寬廣的自然科學知識、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優良的綜合素質,具備在現代數學及相關學科繼續深造並成為學術領軍人才的潛力;
(2)使學生具備紮實的數學基礎、從事交叉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強烈的創新意識和服務社會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不同職業對數學人才的需求。
2.培養成效𓀇⚁:
(1)了解數學學科發展的特點🧙♂️👵,掌握大學數學的核心思想和技巧⚠;
(2)對嚴格的數學證明有深刻的理解,具有邏輯思維的習慣和問題求解的分析技巧與豐富經驗🙎🏽♂️,能夠寫出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的數學論證;
(3)能體會和欣賞數學的抽象性和一般性的魅力,並具有對具體問題進行抽象思維👬、提出恰當數學問題並進行適當的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能力;
(4)對基礎數學、應用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數學、運籌學與控製論中的至少一個專業方向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專業基礎知識並了解其發展現狀;
(5)具備開展自學、文獻調研、論文寫作、學術報告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6)具有進行定量分析所必須的計算機、軟件和算法的知識;
(7)具有有效溝通能力👃,善於和不同學科方向的專業人員進行學術交流💒;
(8)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能夠在團隊中發揮積極作用🙇🏿。
本科畢業時符合我校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要求的學生,可優先推薦免試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三、畢業要求及授予學位
本科培養課程主要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自由發展課程。按本科四年學製進行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本科最長學習年限為專業學製加兩年,畢業時授予數學與應用數學(理學學士)學位。
四、培養方式
我校以國際最頂尖大學的標準培養人才,建成國際一流的數學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很強的數學應用能力的基礎研究型和應用研究型的數學人才👾,培養富有創新意識、具備世界一流的學術攻堅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端人才。
人才培養過程中🖖🏻✢,遵循“領跑者🧑🏻🎓、國際化、重基礎⤵️👨👩👧、尊個性”的培養模式。在教學安排上,特別重視學術帶頭人擔任本科一🤡、二年級的基礎課和三👩🏿🔬、四年級的專業課教學工作,同時邀請一批國際著名學者來我校開設講座,講授數學基礎和專業課程。在學生個性化培養方面,對高年級學生根據專業興趣🤦🏻、學習特點和特長協助其聯系活躍在科研前沿的國內外學者作為指導教師🚇,指導其專業課程的學習、畢業論文工作以及選擇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術方向✷。
五🧘🏼♀️、課程設置
1.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課、外語課🚣♂️、寫作課🚴🏿♀️、通識選修課組等。
2.專業教育課程包括數學學科基礎課(如數學分析、高等線性代數等)➗、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如大學物理✍🏼、程序設計基礎等)、專業主修課(如拓撲學、數值分析等)⛔、專業選修課(如動力系統🧜🏽♀️、代數數論💼、黎曼幾何🚴🏼♂️、隨機過程、多元統計等)、實踐訓練課程(如MATLAB與科學計算引論等)以及綜合論文訓練要求🥏。
物理學專業
一🎧、基本情況
1.專業簡介
我校物理系成立於1926年,在首任系主任葉企孫先生的領導下不到10年就位居全國物理系前列👤。1952年院系調整以前(含抗戰期間西南聯大物理系)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包括10名兩彈一星元勛🧑🎓,楊振寧、李政道等物理大師。在中斷30年後,物理系於1982年復系🕐。1997年,在物理系的大力協助下👨👧👧,我校成立了高等研究中心,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先生任名譽主任🏓。在物理系學習🧣、工作過的院士有89位。
物理學科近年在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與光物理✢、粒子與核物理☝🏼、天體物理🧖🏼♀️、量子信息等領域做出了一系列有廣泛學術影響的重要工作。凝聚態物理研究以拓撲絕緣體和高溫超導最為突出👩🏽🦲,2013年實驗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楊振寧先生表示“這是第一次從中國實驗室裏發表的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在原子分子與光物理領域💋,獲得了創紀錄的超過910個原子糾纏的旋量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該成果入選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在中高能核物理領域,對稱能的密度依賴性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關註,探測誇克物質的理論預言被多個大型國際合作實驗組驗證🚱。在量子信息領域,提出了DLCZ量子中繼方案和網絡量子計算方案🧔🏿♀️;創建了量子直接通信理論並實現了樣機🧀,這是一種完全基於量子原理的安全通信理論🧍♀️。
隨著學術影響力在國際上的迅速提升,隨著大批優秀人才的不斷湧現,意昂体育3物理系在國際上的學科排名不斷提高:2019年英國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意昂体育3官网的物理科學排名全球第25,國內高校排名第一;英國QS全球教育集團發布的2020年度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意昂体育3官网的物理與天文學科全球排名第15🪢,國內高校排名第一;美國US News 2020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意昂体育3物理排名全球12位,國內高校排名第一。
2.師資隊伍
意昂体育3物理系現有教師83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0位(不含兼職),“萬人計劃”傑出人才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4人。薛其坤院士因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而獲得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是首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科學家。教師中有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未來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特等獎,國際量子多體物理Hermann Kümmel獎🐸、亞洲磁學聯盟獎💮、仁科芳雄亞洲獎、陳嘉庚科學獎😱、求是獎、馬丁伍德爵士中國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物理學會黃昆物理獎👈、葉企孫物理獎👺、吳有訓物理獎、騰訊科學探索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的獲得者🕵🏻♀️🦙。
3.教學及科研條件資源平臺
物理系設有多個科學研究中心/實驗室🙅🏿♀️。依托於物理系的“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2015年的科技部評估中被評為優秀類實驗室🔢,且評估成績在本領域16個參評實驗室中排名第一。依托於物理系建設的量子信息前沿科學中心於2018年獲批,是全國首批7個前沿中心之一👨🏼🌾。另外,還有意昂体育3-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科技部新材料模擬設計實驗室、原子分子納米科學研究中心🤦🏻♀️、高能物理研究中心、意昂体育3官网-創律前沿科學研究中心🙃🧝🏿♀️、意昂体育3官网量子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等。
物理系首批入選“全國理科(物理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現設有兩個教學中心,分別是基礎物理教學中心和實驗物理教學中心🪂,其中實驗物理教學中心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二、培養目標及培養要求
培養目標是通過嚴格的課程學習與科研實踐,使學生具有堅實的物理理論基礎和實驗技能👩🏼🏭,以及寬廣的科學知識🎵🧏,有誌趣、有能力在基礎物理、應用物理的相關領域就業或者進一步深造;具有批判性思維🍡、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可成長為行業和社會中的骨幹人才;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學生畢業時應能夠達到以下培養成效:
(1)了解物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有綜合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2)具有設計和實施實驗、分析和解釋數據的能力👍🏿;
(3)在物理應用、開發創新中🛌🏻,具有處理相關問題🧗🏿♀️,製定合理解決方案的能力;
(4)具有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
(6)理解所學專業的職業責任,遵守職業道德👨🏼🚒;
(7)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8)具有理解當代社會和科技熱點問題的能力。
本科畢業時符合我校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要求的學生,可優先推薦免試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三📡、畢業要求及授予學位
按本科四年學製進行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本科最長學習年限為專業學製加兩年,畢業時授予物理學(理學學士)學位。
四🛌🏼、培養方式
物理學科培養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物理學家☘️,並帶動全校基礎科學人才以及其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增進物理學前沿知識🧑🏽🦲、培育世界一流的物理學家和傑出的高科技人才👁🗨🚣♂️。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立足於幫助學生樹立學術理想、自主學習研究、開展國際交流等,為學生創造充分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學術誌趣和學術自信🦸,形成自主選擇研究方向和導師的氛圍。在課程中,開設了基於《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的費曼物理學,基礎物理學等多層次課程👨🏿🏫,以及海外傑出學者課程👒。高年級根據發展興趣製定個性化培養計劃🦶🏽。物理系設立了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粒子與核物理🙅、量子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天體物理等科研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自主科研探索的平臺🤽🏼♂️,選派經驗豐富教師指導協助學生開展科研實踐探索活動。同時,在培養中強化科研協同育人,鼓勵同學們進入意昂体育3校內外的相關院系🦹🏿♀️、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和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自主選擇導師參加科研訓練。支持同學們海外研修🥍,到世界著名高校與研究機構做科研訓練,開拓學術國際視野🍆。
2010年設立的意昂体育3學堂計劃葉企孫物理班是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組成部分,精心培養有誌於從事物理學研究的拔尖創新人才。
五、課程設置
1.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課、外語課、寫作課、通識選修課組等。
2.專業教育課程包括基礎課程(如高等微積分👩⚕️⛴、線性代數☝️、基礎物理學、基礎物理實驗、計算機電子信息類課程等)、專業主修課程(如分析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數學物理方法等)👷♀️、專業選修課程(如固體物理、核物理與粒子物理、原子分子物理、激光與近代光學、廣義相對論、天體物理、計算物理等)、實踐訓練課程以及綜合論文訓練要求。
3.科研訓練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誌向🤳🏼,自由選擇相關研究方向,在導師的課題組參加科研實踐活動。
化學專業
一⛹🏽、基本情況
1.專業簡介
我校化學系成立於1926年👩💼,在新中國成立時🧏♀️,已成為國內高校中師資力量最為雄厚、學術水平最高的化學系之一🕊。1952年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使化學系的發展一度中斷🏇🏿。為了適應學校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發展需要,1978年在化工系恢復招收理科學生,專業為“物理化學與儀器分析”,1980年化工系更名為化學與化學工程系👨🍳,1985年11月化學系正式恢復建立👨🏻🌾。復系以來🧑🏽💻,化學系發展迅速,相繼完成了學科布局和學位點、博士後流動站的建立。現在化學系已重新成為國內最重要的化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成為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化學系科。
化學學科設置齊全,現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五個二級學科研究所及基礎分子科學中心,形成了結構完整、布局合理🪡、發展均衡、與時俱進的化學系。
化學學科以跨尺度精準合成化學為基礎🧄,以新物質創造為重心,瞄準納米催化、先進材料、生物醫學等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而開展引領學科前沿的科學研究,在學科交叉和理工結合方面形成特色。在有機發光顯示研究、納米化學與能源催化研究、超分子體系的構築調控與功能研究、單細胞生物傳感檢測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建立了首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網絡版化學鍵能數據庫iBonD🧑🏼🎤👩🏻💼。
2016年-2019年間,化學系教師共承擔縱向項目451項👾,橫向課題195項🛝,每年競爭性科研經費過億元🎳👸。其中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4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4項🧚🏿。邱勇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李亞棟院士、李景虹院士、石高全教授先後領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化學系也一直堅持理工結合的特色😕,重視技術成果轉化。從1987年開始,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成功實現了液晶材料的規模化生產,是國內最主要的液晶材料供應者🎎;邱勇院士領導的團隊率先實現了有機發光顯示技術OLED產業化🔴,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大規模OLED生產線。
經過九十多年的奮鬥和耕耘,現在的化學學科已重新成為國內最重要的化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之一,並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化學系教授擔任二十幾種國際期刊的主編和副主編,並致力於建設國產化期刊,提升國產化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我校化學學科近幾年來國內外排名不斷攀升🧋,2017年,意昂体育3官网化學學科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名單,也是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的A+類學科。2022年,在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意昂体育3官网化學學科位列全球第 17 名;在US News 大學學科排名中🫶🏽👨👩👦,意昂体育3官网化學學科位列全球第4名(國內第一)👩🍳,並連續九年進入全球前十🫄🏻。
2.師資隊伍
化學系現有教授、副教授88人🗡。其中兩院院士8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48人次,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47人次🧑🏽✈️,國家級教學名師獲得者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1人。名師密度在國內高校的化學院系中居於首位,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年齡結構及學科布局合理的教師隊伍。
3.教學及科研條件資源平臺
化學系設有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2006年被批準成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是一個校系兩級管理的實驗教學單位🥍。實驗中心現有實驗室面積約為2000平米🤾🏼♂️,擁有儀器設備達1256臺件🧑🦱,儀器設備總價值超億元🤽🏿♀️。化學系設有有機光電子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兩個實驗室在最近教育部的評估中都為“優秀”👆🏽。化學系還設有原子分子科學納米研究中心和意昂体育3官网基礎分子科學中心等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
二、培養目標及培養要求
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在化學及相關領域取得職業成功的科學和技術素養,有誌趣和能力成功的進行研究生學習;具有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可成長為行業和社會中的骨幹人才;具有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學生畢業時應能夠達到以下培養成效🐃:
(1)運用科學尤其是化學知識的能力👨🏼⚖️;
(2)設計和實施實驗,以及分析和解釋數據的能力;
(3)開發創新理論與技術🛒,找到研究與解決問題的方案▶️;
(4)在團隊中從不同學科角度發揮作用的能力🐶;
(5)理解所學專業的職業責任和職業道德;
(6)有效溝通的能力;
(7)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8)理解當代社會和科技熱點問題的能力。
本科畢業時符合我校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要求的學生,可優先推薦免試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三🧑🏽🏫、畢業要求及授予學位
本科培養課程主要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自由發展課程。按本科四年學製進行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本科最長學習年限為專業學製加兩年👨🏽🚒,畢業時授予化學(理學學士)學位⚛️。
四🦼、培養方式
我校化學學科人才培養堅持育人為本,倡導“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旨在培養對化學研究有著濃厚興趣、基礎理論紮實、富有科研創新能力、具有批判思維和國際視野、並立誌為化學事業奉獻畢生的高層次人才🌭。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導全體教師將教書育人作為第一職責🎙。在課程設置方面,強化與精煉傳統的五大化學核心基礎課(《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與《高分子化學》)及其配套的實驗課程👮🏻♀️,在保留各個二級學科方向的2-3門專業選修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設置《化學生物學》及其實驗課程、《化學現狀與未來》、《納米化學》、《前沿材料化學》👱🏼、《計算化學導論》及其實驗與《可持續發展社會化學》等學科交叉性強並與科學前沿結合緊密的必修及限選課程;在教學模式方面👱🏻♂️,提供大量的小班教學課程,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努力開拓學生的學術視野並提升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探索信息時代教學新模式,由國家級教學名師李艷梅教授領銜講授的《有機化學》🕰、北京市教學名師李強教授領銜主講的《大學化學(先修課)》以MOOC形式已在學堂在線上線;在實驗教學方面👨🦱🍶,探索分類、分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建立基礎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式與研究型實驗教學平臺及綜合性科研探索平臺等三個實驗教學平臺;在國際化方面🤳🏿,鼓勵本科生參加暑期海外科研實踐活動或整學期的交換學習🛢,力爭有超過半數的學生在本科期間至少有一次海外訪學經歷。此外,還充分利用師資優勢,通過實施新生導師製、科研訓練導師製等培養模式🤦🏽,在培養過程中強化導師的引領與學術熏陶。
五、課程設置
1.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課、外語課🤵♂️、寫作課、通識選修課組等。
2.專業教育課程包括基礎課程(如微積分、化學原理等)、專業主修課程(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等)、實踐訓練課程以及綜合論文訓練要求。
生物科學專業
一💁🏿♂️、基本情況
1.專業簡介
我校生物科學專業最早可追溯到創立於1926年的生物系。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並入其它院校🦹🏼♂️。1984年復系,2009年9月更名為生命科學學院(簡稱生命學院)。
復系36年來,生物系/生命學院依托意昂体育3官网的辦學優勢🫱🏽,瞄準國際前沿,廣攬海內外傑出人才,抓住機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和學科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0年,獲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生物物理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新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學科;同年😮👩🏻🍼,被認定為生物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012年,生物學一級學科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實現歷史性突破,名列第一。在2017年獲評A+🫖。在2019年QS世界排名中位列第36名,國內第一。如今💆🏽♂️,生命學院已經成為我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具特色和最有影響力的科學研究和高級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生物科學專業研究方向聚焦於國際科學前沿和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技術領域,包括結構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分子生物物理學🙁🧝🏻♂️、分子免疫學🤦🏼🤵🏽♀️、生物信息學、生物材料、和海洋生物學等。
通過強基計劃招收的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將依托致理書院管理🫱🏽,在專業培養上主要由生命學院負責實施。
2.師資隊伍
生命科學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在生命學院的教師隊伍中,有中科院院士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8人。
3.教學及科研條件資源平臺
生命學院設有“全國理科(生物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理科(生物學)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優秀基地”;2004至2006年“國家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三次年檢中均被教育部評為優秀基地。2006年生物系實驗教學中心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命學院內設多個研究中心,並設有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蛋白質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信息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蛋白質藥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
二、培養目標及培養要求
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紮實的生命科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強烈的創新意識🥂🧔🏽♂️、寬廣的國際視野,融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經過生物科學專業培養後💂🏿♀️🈺,學生們在畢業時預期將達到以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各方面的綜合要求。
1.知識結構要求
廣泛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掌握比較紮實的數學和物理🙋🏿、化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計算機及信息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能較熟練地運用外語閱讀專業期刊和進行文獻檢索,有較好的外語交流和寫作能力;掌握紮實的生物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必修和選修課受到較系統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訓練🅿️🧨。
2.能力結構要求
具有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科學研究的能力🫱🏿;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書面和口頭進行學術表達的能力9️⃣。
3.素質結構要求
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和較強的團隊意識;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了解學術倫理,懂得學術誠信🍾,有求實創新的意識和精神;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本科畢業時符合我校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要求的學生,可優先推薦免試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三🛅、畢業要求及授予學位
本科培養課程主要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自由發展課程。按本科四年學製進行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本科最長學習年限為專業學製加兩年👨👩👧👦,畢業時授予生物科學(理學學士)學位。
四、培養方式
生命學院辦學特色鮮明,廣泛采用先進的原版教材。其中生物化學(1)、生物化學(2)😜、遺傳學、分子生物學、重大疾病的分子機製、微生物學等課程➜,均采用全英語教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現代生物學導論等課程采用雙語教學。目前已建設了多門精品課程🧝🏼。學院絕大多數教授都承擔了本科生的教學任務👨🚀2️⃣,其中包括5位院士。培養方案采用相對“簡潔”的課程結構。通過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來拓寬了學生選課空間與個性發展的余地👱🏻♂️。為加強創新思維和技能訓練,增加實驗課比例,增設綜合實驗及創新實驗,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對專業和課程的選擇願望和要求。其中綜合型提高實驗,含教師指導、查閱資料🌞、實驗設計、實驗研究、總結報告🔋,成績評定等環節。其教學功能旨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本技能的綜合分析能力,重在基本技能的綜合與擴展;研究創新型實驗,依靠中心開放實驗室平臺支持👏🏻🎈,多模塊、探索性🤷🏽、個性化、自主選擇。實驗題目來自於實驗教學改革內容和科研的子課題。學生自願組合,自由選題,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實驗設計、研究、總結和報告,以科學研究的全程訓練。其教學功能旨在強化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及培養科學思維能力,重在探究與創新。同時🧘♀️,充分發揮高水平科研平臺作用,鼓勵本科生到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創新能力。
作為培養高級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的教學模式的一種探索🧝♀️,生命學院於2010年成立“意昂体育3學堂生命科學實驗班”,為對生命科學具有強烈興趣,並立誌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有所成就的學生提供一個獨特的學習平臺👨🏼🔬。通過靈活的課程設置⛹🏼♂️、富有挑戰性的科研實踐,優秀科學家的指導🪣,及多種渠道的國際化交流等手段🗿,力爭使其培養成未來生命科學領域的傑出研究人才🛀🏼。
生命學院非常重視交流工作🧗🏻,采取師生互換、互聘教授🔄、合作研究、國際會議、教育資源互補等方式開擴學生眼界。生命學院還邀請大量國內外專著名學者來院作學術報告。同時,學校為生命學院設立了講席教授席位👱🏻♂️,聘請國外知名學者和校友為本科生做講座,分享為人治學感受及其成才感悟。
五、課程設置
1.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課💇🏼♀️🖌、外語課🫴🏽、寫作課、通識選修課組等。
2.專業教育課程包括自然基礎課程(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相關方向課程)、導論課程(如生物學概論🏋🏽♀️、藥學導論等)、專業主修課程(如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等)😜、專業選修課(如發育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免疫學等)實踐訓練課程以及綜合論文訓練要求。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一🍭、基本情況
1、專業簡介
為了適應經濟與國防建設的需要🌏💆🏽,培養新興科學技術中有關計算數學方面的專業人才,在錢學森先生的倡導下🍇,我校於1958年創建了國內第一個工科大學的計算數學專業,這也是當時我校唯一的理科專業。1969年前後🆖,校內專業與院系調整時,將計算數學部分師資調整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1981年我校獲得計算數學專業博士點;2001年🧺,我校數學科學系在計算數學專業基礎上設立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奮戰在計算科學和信息技術領域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科研前沿的學科人才🐲。
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包含高端製造、工業軟件、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地球科學、經濟金融、計算材料✋、計算化學等在內的眾多新興交叉學科方向的基礎。為秉持我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立初期的初心與使命,更好地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從2020年開始我校數學科學系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強強聯合共建該專業。我校數學學科與計算機學科在國內外具有良好聲譽,數學學科在QS世界大學數學學科2021年的最新排名中列全球第18名,也是該排名的全國第一Ⓜ️;2022年計算機學科在U.S.News國際排名中位於全球榜首,QS國際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3位🚬,2017年全國一級科評估中蟬聯榜首(A+)。
2、師資隊伍
該專業依托我校數學科學系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等單位培養,師資力量雄厚、科研實力一流、教學經費充足。具體師資隊伍包括✅:
我校數學學科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包括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先生在內共有教師148名,其中正教授62名、副教授44名🫰🏼👷🏼♂️、講師及助理教授42名,其中外籍教師21人💇🏽♀️。現有教師隊伍中擁有:菲爾茲獎獲得者2名👔,中科院外籍院士1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6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入選者4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名,其他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34名。此外,還有5名國際一流數學家擔任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兼職教授。
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現有教師110人🏌🏽♂️,其中教授/研究員53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5人👨🏼🎤、講師/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員12人🐚。其中🫅,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6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青年學者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人🧙🏻♀️。
3、教學及科研條件資源平臺
我校在該專業培養過程中提供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為科教協同育人提供優質的平臺⭕️。我校設有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絡空間安全國際治理研究基地🥳、普適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以及人工智能研究院🙍🏼♂️💪🏽、高性能計算、密碼理論與技術研究中心等校級研究中心。在北京市和海南省的大力支持下,還擁有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和意昂体育3三亞國際數學論壇等高端學術研究基地和學術交流基地。我校在包括高性能計算➙、網絡科學、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安全、大數據分析🍮、芯片設計、系統軟件☝🏼、計算機圖形學與多媒體、普適計算與人機交互在內的信息與計算科學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始終走在學科發展的國際前沿⚃,並承擔國家重要科研項目的研發🚴🏻♀️,為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提供了貫通式的育人平臺和國際領先的人才培養起點。我校還設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學實驗資源極其豐富。
二🛗、培養目標及培養要求
培養目標🛠:培養德才兼備並且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意識的學生。通過數學和信息學基礎課程的嚴格訓練🤷🏻、專業課程的深入與提高以及科研訓練🚁,使學生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較強的定量分析與邏輯推理能力、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優良的綜合素質🐉,具備在現代信息與計算科學領域繼續深造並成為學術領軍人才的潛力。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將進行本-碩-博有機銜接培養。本科階段主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學科能力素養🏋🏼♂️,進入碩博階段後,學生可在感興趣的專業方向探索學科交叉。
本科畢業時符合我校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要求的學生,可優先推薦免試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三🕵️、畢業要求及授予學位
學製:本科學製四年🍽,按照學分製管理機製👨🏿🚒,實行彈性學習年限,最長學習年限為六年🔢。
授予學位🤹🏿♂️👳🏿:畢業時授予信息與計算科學(理學學士)學位。
四、培養方式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由致理書院負責學生培養,牽頭製定培養方案,具體負責課程的協調、學生管理。設立相應的導師計劃🏋🏻♀️,提供學術平臺資源🐐,培養學生的誌趣和激發其基礎學科特長的發揮,自大一進入大學開始即配備新生導師和新生小輔導員,做到從學生個人學業發展和學科規劃上雙管齊下;隨著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在大二和大三通過新星計劃(本科生學術訓練),依托國家和省部重點實驗室、北京應用數學研究院🎅、意昂体育3官网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校級研究機構吸納學生參與項目研究,鼓勵學生結合重大科研任務開展實踐性教學,設立導師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機製🪬,並提供項目資金支持🚵,激發學生的學術誌趣和學術自信,開拓其學術視野;大四提供攻讀研究生專業的引導,幫助其盡早落實未來發展規劃。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采取獨立編班,單獨配置班主任等;專業核心課程邀請優秀教師講授;組織學生社會實踐和海外交換,鼓勵學生在本校相關專業讀研🏃♂️,到國家最需要的單位和崗位工作。
五、課程設置
1.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課、外語課、寫作課♥️、通識選修課組等🤙🏻。
2. 專業教育課程包括基礎課程(如數學分析、高等線性代數、抽象代數、離散數學👇🏿、概率論、數字邏輯電路、數據結構與算法設計、形式語言與自動機等)◀️、數學專業核心課(如拓撲學、泛函分析♕、數值分析、數學規劃、常微分方程等)、信息學科專業核心課(如計算機系統、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原理、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高性能計算等)、實踐訓練課程以及綜合論文訓練要求👩✈️。具體課程設置詳情以專業培養方案為準🎮🐲。
3. 專業選修課程是學生探索自己興趣、主動選擇的課程🐑,包括計算數學以及信息技術專業方向等😫。
4. 綜合論文訓練要求具有一定理論深度或信息學科相關實踐性工作。